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招生信息

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2024年度招生简介

时间:2024-05-16 14:26  浏览:

一、学院介绍

办学特色: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湖南工业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办学底蕴深厚。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各类土建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管理等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专业设置:现设5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智能建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务工程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外聘院士1人,教授15人,副教授29人,博士52人,博导4人,硕导4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全球前2%科学家 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1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0人。工程智慧防灾与韧性提升研究团队为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办学条件:拥有湖南省鲁班匠心创新创业中心、智能建造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土木工程关键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土木工程数字孪生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省部级创新创业平台。拥有力学实验中心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验中心两个湖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基础实验室,设有智能建造实验室、基础实验室、结构实验室、给排水实验室。实验室面积总计6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600余万元,实验实践条件优良。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合作办学,目前正与英国德比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洽谈合作办学事宜。

科研实力:拥有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既有工程结构安全风险智慧管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筑节能墙体新材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由传统土木向交叉学科转型,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智能化、智慧化和数字化,产生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科技部、国家科技开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0余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00余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亿余元。获湖南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0项,高水平论文20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10篇,学术专著15部。学院注重学术交流,常年聘请院士等高层次知名专家来院讲学。

就业前景:毕业生供求比约为1:12,就业率一直稳居95%以上,且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基本供职于中建、中铁、中铁建、中交等央企以及省级国企和事业单位;就业区域以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的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为主;学院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约20%。学生毕业5年后用人单位调查满意度常年在97%以上。

二、专业介绍

1、土木工程专业(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点)

专业特色:本专业涵盖房屋建筑、公路、铁路、桥梁、城市地下空间、隧道、港口码头、水利工程等应用领域。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及“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为土木工程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持续赋能。工程技术加管理素养的复合优势,以及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的培养,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奠定了广阔的职业发展基础。

人才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立足于技术与管理能力并重培养学生,大学前两年主要培养基础能力,学科基础课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后两年的专业课程凸显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本专业按土木类实行专业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两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双向选择原则按方向(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三个方向)培养,打造能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

科学研究: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科技部、国家科技开发重点项目2项,建设部及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项目50余项,横向及技术咨询服务项目100多项。国家高层次人才2名,获湖南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0余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热点和高被引论文10余篇。

就业升学:土木工程专业就业质量高,服务“中国建造”、“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投身“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重点单位,近年来考研升学率稳步提升,升学率在20%左右,就业升学率年均在95%以上。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点)

专业特色: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已被同意受理专业评估(认证)申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紧扣健康、能源与环境三大主题,致力于解决建筑、工业、农业、医疗、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环境控制问题,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设备及系统营造适合人类工作生活的健康宜居环境(热湿环境、声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等)和满足工农业生产与科学实验要求的工艺环境,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专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以国家、行业和地方重大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于国家加速中部崛起和湖南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布局,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建设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人才培养:学生学习期间主要学习建筑热、湿、光环境领域相关理论和能源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供热、空调、通风、净化、冷热源、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和系统与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

科学研究:建环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14人全部具有工程经历或工程背景,8人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申请专利2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6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0多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级教学成果奖10多项;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0多部,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5门。

就业升学:本专业已累计招生22届共计1751人,目前在校学生203人。近年来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生科技竞赛奖励30余项。其中,曾连续十一年入围“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全国总决赛并多次获奖。指导学生参加“MDV中央空调设计应用大赛”多次获奖并曾夺得全国最高奖—设计达人奖。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含升学)率分别为94.60%、97.65%、95.65%,一直位居学校前列,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较强,已成为省内各大设计院及各大品牌企业的骨干,在湖南省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学生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紧紧围绕以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为标志的水危机,以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为理念,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学、水力学、工程力学、材料、设备、仪表与控制、信息科学、管理、运营、经济、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主要面向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市给水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和节水工程技术等行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人才培养:学生主要学习水的开采、净化、输配、使用以及污(废)水的收集、处理、清洁排放或再生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方法、运营管理、工程经济、计算机应用、实验技能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城市水工程工艺及设备的规划、设计、 施工与运营管理的方法,培养具备对水的社会循环新系统、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进行规划设计、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科学研究:2011年“市政工程”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所在的“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与湖南大学等共建有湖南省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教学平台。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科研任务2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科研积极服务地方建设,形成了以河流、海岸动力过程及模拟技术和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等为代表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就业升学:给排水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众多,就业面广,能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环保部门、水务局、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城市及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集团、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部门、建筑和其他专业设计院、市政和建筑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等工作。给排水专业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6.86%,考研升学率30.05%,且大部分进入双一流高校读研。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水务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水务工程专业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乃至全球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专业,本专业培养目标着重体现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新的理念和不断推进的水良性循环利用的工程实践。水务工程专业以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及利用等水的社会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满足城市及工业所需的水质水量为目标,从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人才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广泛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外语、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掌握水务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创新性及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水务工程专业与水利、市政、环境、土木、建筑等专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城市水务规划与管理、城市水利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行业领域具有鲜明特色。

科学研究:2011年“市政工程”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所在的“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与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有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环境保护河湖疏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科研教学平台。近5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科研任务3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科研积极服务地方建设,形成了以河流、海岸动力过程及模拟技术等为代表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就业升学:水务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水利、市政、环境、交通等部门从事与水务有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5、智能建造专业

专业特色:智能建造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的升级转型而新增设专业,属于特设专业,是在土木工程专业基础上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械制造等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工科专业。2022年我校开始招收智能建造专业本科生,学生入校后实行导师制,由专业导师全面指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和课外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精编高质量教材,打造高水平金课和高层级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智能建造的相关原理和基本方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够胜任土木工程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本专业依托既有工程结构安全风险智慧管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立足株洲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发展规划,在土木工程全过程BIM集成智能设计、适应建造工业化的结构体系创新、智慧施工技术及平台开发、基于AI图像识别的结构诊断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获得了多项国内外专利技术并应用于长江大桥车流荷载智能监控、湖南省农村公路缺陷检测等重大工程实践,已在国内智能建造领域形成了良好的优势。

就业升学:本专业学生可从事智能建造的设计、施工、管理、开发、研究以及传统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的工作,还可以从事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新型交叉行业的工作,就业面非常广泛。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综合办:0731-22183895

学工办:0731-22183871/22183872

教务办:0731-22183558

学院网址:http:/